李贽:人过中年为本身而活

来自版块 问答
211
1


一个人到了什么时间,才气够为本身而活?
李贽的答案不是18岁,也不是36岁,而是54岁。
1
1580年,李贽54岁。此时,作为云南姚安知府,他的三年任期届满。
上级向导对他在这个偏远之地的工作和贡献相称承认,要向朝廷保举他。
没想到,李贽一听到升官的消息,拔腿就跑。他要求他的上级向导肯定替他递交辞职信。
与他在学术上针锋相对的骆问礼,得悉李贽辞官的消息,在给友人的信中对李贽作出了极高的评价,把他看成士人的模范:
“士类中有此,真足为顽儒者一楷模。近世儒者高谈仁义,多数堂奥佛老而支离程朱,至于趋炎附热,则无所不至,视此老有余愧矣。”
但这个士人的模范,在辞官之前,心田却是煎熬而痛楚的。
李贽是一个真实的人,真实得把科举做官当成营生的本领,当成社会职业的一种,而从不去夸夸其谈治国平天下、为人民服务的大原理。
嘴上不说,他却比空喊标语的官员廉洁得多,口碑和实绩也都好得多。不肯随波逐流,服从心田孤傲,是他20多年官场生活痛楚的根源。
1527年,李贽生于福建泉州一个“帆海世家”。26岁时,在乡试中考中举人。
中举这么大的幸事,他则以为不外是儿戏。他说,中举法门无外乎天天背诵几篇范文,比及肚子里有三五百篇范文了,在科场上审对标题,根据标题默写一篇上去,保准高中。
简朴得让蒲松龄听了落泪,范进听了要再发疯。
有个举人头衔,足以生活营生。李贽对进士没有什么欲求,以是未再到场会试。
四年后,他阔别故乡,开始宦海生活:在河南共城任儒学教谕3年,在南京和北京国子监任教官各数月,在礼部任司务5年,调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又近5年,末了被任命为云南姚安府知府。
在就任知府从前,他的官俸极为菲薄,乃至不敷生活。
这期间,他做官并不顺遂,到处与上级向导“触”。这种抵触未必是举措上的抵牾,但其心田有棱有角,与实际格格不入,却是不争的究竟。
合群是合群者的通行证,孤独是孤独者的墓志铭。
为了负担家庭与家属责任,20多年里,他不得不收起触角,摸黑前行,孤独痛楚,难以言表。
一个中年人,肩上有太多的重担,心田有巨大的压力,他只有冷静忍着,不敢作声,尤其不敢顺从本身的个性,好好任性一把。
再苦再累,再淹灭个性的光辉,也只有咬牙对峙。哪怕牙断了,只能和血吞。
他始终清晰,一个中年人在世的意义——为老婆而活,为后代而活,为父母而活,为家属而活,唯独未曾为本身而活。
这期间,中年李贽履历的苦难一点点磨砺他的天性,也一步步开释他的枷锁。由于贫苦,他有过极其深刻的挨饿体验。他的嫡亲,包罗他的父亲、祖父、儿子和两个女儿,在几年内连续去世。
那段时间,他说与老婆黄宜人“秉烛相对,真如梦寐”。
生掷中有太多无法蒙受之重。连李贽都只能把这连续串的重击当做梦一样平常,以此麻痹本身的心田。
2
54岁那年,李贽辞官,逃离体制。
之以是做出这个任性的决定,是由于此时,他以为加诸其身的家庭责任已经完成。泰半辈子为他人而活,如今是时间为本身活一次了。
以是,54岁,在绝大多数人一眼望到殒命的年龄,李贽重新出发了。
去探求他渴望了泰半辈子的独立、自由与个人主义。
从选择落脚的地方,他就体现得与众差别。一样平常官员都是告老回籍,另有说发达不回籍如衣锦夜行,乐成了也没意思。
而李贽,去了湖北黄安,借居在耿氏兄弟家里。
他的来由貌似很纯粹,由于这里有朋侪,生存不消发愁。“我老矣,得一二胜友,终日晤言以遣余日,即为至快,何须故乡也?”
究竟上,他不肯回故乡泉州,也与他的个性有关。他一生不爱被人管:
“人生出世,此身便属人管了……入官,即为官管矣。弃官回家,即属本府本县公祖父母管矣。来而迎,去而送;出分金,摆酒菜;出轴金,贺寿旦。一绝不谨,失其欢心,则祸殃立至,其为管束至入木埋下土未已也,管束得更苦矣。我是以宁漂泊四外,不归家也。”
这个来由,与他辞官时所说“怕居官束缚”是同样的原理,都表达了一种对独立、自由与个人主义的渴望。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按照其时的风俗,李贽一旦回到泉州,他所必要照顾的决不能仅止于本身的家庭。他是族中有名誉的人物,又做过知府,那就肯定会陷入无数的邀劝胶葛之中而不可自拔。
然而其时的李贽,已历经生存的折磨,同时又研究过佛家和道家的头脑。他在重新思量生命的意义,重修人生观之余不能再抱残守缺。
也就是说,他不能把读书、做官、买田这条生存门路视为固然,也亟待摆脱由于血缘关系而产生的团体观念。
可以看出,李贽的头脑已经远远逾越了他所处的期间。他标榜个人代价,计划摆脱统统弘大意义,既不能受缚于官僚体制,亦不能被传统的家属观念困住。
他选择了一个阔别故乡、阔别宗族的地方,作为终老之地。
然而,他的亲族对他这种背离传统的举动,并不能明白和包涵,也不能善罢甘休。他没有了儿子,于是他的家属强行指定一个侄子作为他的继续人,这引起他的不满。
在事先写好的遗书中,他提到这个侄子说:“李四官若来,叫他勿假哭作悦目,汝等亦决不可遣人报我死。”
他早看破了基于血缘关系的亲族之间的感情卖弄,在众人眼前假哭以维系所谓伦理或争取产业继续权。总之,假戏做足,没有一个真字。哪怕他死了,他也不肯意让他的族人知道,省得上演云云貌寝的戏码。
他的老婆厥后独自从黄安返回泉州故乡,并在故乡去世。他很缅怀,也很痛楚,但照旧没有回籍处置惩罚老婆的后事,只是留下了一些催人泪下的回想老婆的笔墨。
他说,他没有一夜不梦见她。
62岁那年炎天,他在借居地湖北麻城维摩庵剃去头发,却留下髯毛,成了个亦僧亦俗、不僧不俗的容貌。
朋侪见了,都很惊奇。他淡定地表明说,气候太热。
不外,他剃发的真实想法,在别的一些场所,坦白地表达了出来。
他在一封信里说,之以是落发,是为了对抗家属俗事,让家属中人彻底断念,不要指望他还能归去。
在给知交焦竑的信里,他说得更断交:“当代俗子与统统假道学,共以异端目我,我谓不如遂为异端,免彼等以浮名加我,何如?”
反正众人都说我是“异端”,我干脆就剃个光头玉成他们,怎样?哈哈。
3
在这个万物冥冥之中皆有秩序的天下上,李贽就是一位生命可以苍老,头脑绝不苍老的歌者。
他的狷狂性格,是对世俗人生的反叛,也是对传统礼俗的抗争。为此,他不惮与整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为敌。他说,幸好我天生胆大,否则本身都要被本身吓死——
“天幸生我大胆,凡昔人之以是忻艳以为贤也,余多以为假,多以为陈腐鄙人而不切于用;其所鄙者、弃者、唾而骂者,余皆以为可托国托家而托身也。”
晚明,一个走向消灭衰颓的期间,竟是这名执着的老者,为帝国涂抹了一笔最有力的芳华色彩。
他做的第一件石破天惊的事,是把孔子请下神坛。
他告诉众人,“贤人未曾高,众人未曾低”。他否定孔子、孟子的贤人职位,以为孔孟非贤人,也和凡人一样,两者没有高低之分,以是大家皆可成圣,没有须要以孔孟的黑白观作为本身的尺度。
他说,门路不但有一条,心性也不但有一种,怎么可以强求同一?
他的主张,本质上是在崇尚个性。
如今的年轻人对这一点估计没什么感同身受,以为彰显个性是与生俱来的,还用得着去夺取和寻求吗?但团体主义年代的过来人,应该都深深懂得,李贽的勇气与不易。在只有一种声音、一种黑白的年代,你去崇尚个性试试?
他批驳程朱理学,指出所谓正统人士都是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他极其悔恨那种“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伪道学家们。
他以为“人必有私”,大家都有私心,孔子也不破例。
他实在是一位真正敬服孔子的儒生,以是要让孔子回归到人自己,拒绝程朱理学对孔子的神化,更反对统治者使用孔子来钳制人性,监禁头脑。
他说得很直白:“穿衣用饭,便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用饭,无伦物矣。”以此,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那一套束缚性的礼教击得粉碎。
不但云云,他还公开挑衅男女大防,给男权社会难过。
他为女性语言,说头发有是非,但男女的见地无是非。他公然招收女门生,无拘无束地跟女门生唱和来往。
晚明性灵派作家袁中道说,李贽暮年多病寡欲,但为了反对道学的卖弄面貌,不吝在言语中故意体现出很放纵情欲的样子。
每次讲学,有人拿着道学家的书来求问,李贽就很生气,说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还不如携歌姬舞女,浅斟低唱。然后,看到有门生携妓来听课,则破颜微笑说,这也比跟道学老师做伴强。
李贽险些把人们视为神圣不可侵占的东西彻底翻了个个儿。
他干过的事儿,300多年后,五四期间那些反传统的知识精英照着又干了一遍,然后一个个成了发蒙大家。
而这些发蒙大家们,都离不开一个紧张的发蒙老师,那就是李贽。
4
发蒙者,被称为盗火的人,时常要冒着“身败名裂”以致付出生命的伤害。
从李贽决定为本身而活的那一刻起,他已经苏醒地意识到伤害的逼近。
他的笔墨都是那样纯净,让人一眼见底,却有一股穿越期间的气力。他信步走着,同期间人打马都追不上。
他不外是谁人永葆童心的孩子,说出了大真话,但全部人都告诫他,闭嘴,那是天子的新衣,多美丽。
他暮年的逆境始于与耿定向的论战。
由于与耿定向的二弟耿定理是知交,李贽辞官后选择借居黄安耿家。他的理念虽与耿氏兄弟截然差别,但耿定理的包涵心态与柔和个性,肯定水平上掩饰了头脑对立背后的告急。
耿定理去世后,相互失去缓冲的耿定向与李贽反目,两边开始长达十年的猛烈论战,且由学术争辩发展到实际敌对。
耿定向以为李贽的头脑是在“杀人子弟”,李贽则以为,以“存天理,灭人欲”相标榜的耿定向跟凡人没什么两样:
“人尽云云,我亦云云,公亦云云。自朝至暮,自有知识以至本日,均之耕田而求食,买地而求种,架屋而求安,读书而求科第,属官而求尊显,博求风水以求福荫子孙。种种日用,皆为本身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讲学,便说尔为本身,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我怜东家之饥矣,又思西家之寒难可忍也……”
跟凡人一样有私心,讲学却又这公那公,尽是口是心非,或心是口非。这正是李贽一生最藐视的伪道学。
李贽还写过一篇文章,说僧徒二人探究怎样骂人符合。他们说,众人喜好骂人为禽兽,为匪贼,这些都不符合。由于禽兽是有情有义的;匪贼是被逼的,只要给他效力的时机,也能杀身图报。两人继承讨论,众人骂人,说枉披了一张“人皮”,徒弟发起,可以骂“枉披了一张狗皮”。但僧人以为还不当,狗尤重义性,保卫家主,赤胆忠心,比人强多了,以狗骂人,反而酿成以人骂狗了。效果,两人探讨到半夜都没有一个效果。
这篇文章对假道学家的讽刺,简直绝妙到无以复加。
然而,卫羽士们也开始举措了——
1590年,耿定向看到公开刊行的《焚书》后极为恼火,以为《焚书》是李贽对本身的攻击和诽谤,于是写了公开信《求儆书》,批评李贽的异端头脑。而后,又团结官府,驱逐李贽。
1591年,李贽在袁宏道的陪伴卑鄙武昌黄鹄矶,被一些人诬为“左道惑众”,又遭驱逐。同年秋,耿定向及其弟子蔡毅中再次攻击李贽。
1594年,耿定向卧病著书,对“异学”和李贽再作攻击。同时,麻城一些人扬言要拆毁李贽居住的芝佛院。
1595年,耿定向的门生史旌贤调任湖广佥事,扬言要“以法”惩治李贽,麻城又掀起一场毒害李贽的风波。
与此同时,李贽与澹然等女门生间的通讯谈道,被诬为“男女稠浊”,乃至有人扬言“欲杀”李贽。
总之,同期间的士医生,绝大多数被李贽甩开几条大街。他们的头脑跟李贽不在一个条理上,以是完全不担当他的主张。他们只能通过否定的情势来与李贽划清边界,说他“大抵是人之非,非人之是”,说他“专以黑为白,以苍为素”。
面临这些寻衅与威胁,李贽明言本身本心贵无事,但也不怕事,体现出了孤胆好汉般的气势:
“一生所贵者无事,而所不避者多事。贵无事,故辞官辞家,避世避地,孤孤独独,穷卧山谷也。不避多事,故宁义而饿,不愿苟饱,宁屈而死,不愿幸生……无事固其本心,多事亦好度日。”
5
1601年春天,李贽居住的芝佛院被一场人为的火警烧得干干净净。
只管案情的原形未能水落石出,但没人猜疑,一张毒害李贽的天罗地网已经伸开。
早春寒意侵人,75岁的李贽,朽迈贫病,流亡黄柏山中。
此时,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一位进士——马经纶,敬慕李贽的盛名,冒着风雪,跋涉三千里,去救济李贽。
马经纶终极把李贽带到了顺天通州的家中,以避楚难。
不幸的是,仅仅一年后,李贽又大祸临头。
1602年,又是春天,礼科都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参劾李贽邪说惑众,罪不容诛。此中最耸人听闻的话莫过于此:
“尤可恨者,借居麻城,肆行不简,与无良辈游于庵,挟妓女,白昼同浴,勾引士人妻女入庵讲法,至有携衾枕而宿庵观者,一境如狂。”
现实上,差别于那些外貌守礼而暗中纵欲的假道学,“异端之尤”的李贽在个人生存上是个自发的禁欲者。他同女门生的来往,乃基于正常的人性情面,但偏偏就招来了风言风语。
卫羽士们的卖弄正在这里:纵情声色也罢,男盗女娼也罢,只要不公开化,就是允许的。相反,李贽公开向这种卖弄性挑衅,却变得罪大恶极。
张问达在奏疏末了不忘夸大实际的伤害性,说李贽如今已经移居通州,通州离帝都仅四十里,“倘一入都门,招致尽惑,又为麻城之续”。
效果,万历天子朱翊钧下令,李贽应由锦衣卫捉拿治罪,他的著作应同等烧毁。
当逮捕李贽的锦衣卫到来时,正在病中的李贽急问马经纶:“他们是什么人?”
马经纶答道:“是锦衣卫的卫士到了。”
李贽立即明确是怎么回事,他不想牵连挚友,强撑着爬起来,走了几步,高声说:“是为我也。为我取门片来!”于是躺在门片上,说:“快走!我是罪人,不宜留。”
被投入诏狱的李贽,没有受到肉体的折磨。根据审判效果,他应该可以出狱,由地方看守就是了。
然而,这名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的斗士,暮年才过起了无拘无束的自由生存,怎能忍受即将到来的管束?
1602年,夏历三月十六日,一名侍者在牢狱中为李贽剃头。趁侍者脱离的间隙,他拿起剃刀,朝本身的脖子上割下去,顿时鲜血淋漓。
侍者大急,问老犯人:“僧人痛否?”
李贽已不能作声,用手指在侍者掌心中写字作答:“不痛。”
侍者又问:“僧人为何自割?”
李贽写道:“七十老翁何所求!”
根据袁中道的纪录,李贽在自刎两天后才死去,永久告别这个“世不我知,时不我容”的天下。
他曾说过,人生活着为客,以死为归。况且活了七八十岁后“归家”,是值得喜而相庆的事。
为了自由,他从弃官、弃家、弃发,到末了一刻的弃命,统统选择都是那么的天然,那么的无悔。
诚如他本身所说:“余唯以不受管束之故,受尽苦难,一生崎岖,将大地为墨,难尽写也。”
大概,在汗青上做一个冷静无闻的人,自身可以省却很多烦恼与苦痛。然而,李贽注定是个失败的孤胆好汉,卖命的自由保卫者,痛楚的先知先觉者。
尼采说,他迷恋,他跌倒。你们频频讽刺,须知,他跌倒在高于你们的上方。他乐极生悲,可他的强光紧接你们的暗中。
本日,昨们重温李贽的一生,就像在攀缘一座头脑与品德的高峰。
(摘自《一看就停不下来的中国史》 最爱君/著 台海出书社/出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评论 1

好文章
5 天前

热文

所属版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1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