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声远 丝路韵长

来自版块 问答
652
0
  向 祎
  河南博物院“盛世华章”隋唐时期展厅中,陈列着一件三彩骆驼及牵驼俑。它以高大的体量和生动的艺术体现力成为“唐三彩”的典范代表,将观者的思绪带回千年前驼铃声声、中外文明融会互鉴的丝绸之路。

河南博物院“盛世华章”隋唐时期展厅

  盛唐景象的艺术投射
  1962年,这件三彩骆驼及牵驼俑出土于洛阳市南郊唐墓,1990年正式入藏河南博物院,其久长汗青可追溯至盛唐时期。骆驼及牵驼俑均为白胎,模制,施绿、白、褐色彩釉。骆驼俑高84厘米,长66厘米,体形饱满,四肢结实,身无负物,昂首甩尾,作张口嘶鸣状,造型生动。牵驼俑高62厘米,深目高鼻,面带胡髭,模样形状宣扬,身着翻领右衽袍,腰系行囊,下穿小口窄裤,足蹬尖靴,双臂曲置胸前,作执缰牵驼状。值得留意的是,牵驼俑一副胡人容貌,但头戴幞头,是典范的汉人装扮,阐明其时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胡商对中原文化习俗已高度担当。
  三彩骆驼及牵驼俑釉色美丽,富于动态,写实性强,是唐三彩中的翘楚。唐三彩是盛行于中唐时期铅釉陶器的总称,因器物上有光亮的黄、绿、白或黄、绿、蓝等多色彩釉而得名。工匠制作时用白色黏土作胎,以含有铁、铜、铅、锰等元素的矿物做釉的着色剂,参加铅渣或铅灰做助熔剂,在800摄氏度下烧制而成。
  三彩骆驼及牵驼俑以静态俑像凝固千年前胡人控驼的出色刹时,这不但是盛唐景象的艺术投射,更是中古时期欧亚大陆文明融会的立体见证。
  微观镜像下的丝路商队
  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文明的紧张通路。汉代张骞买通西域,开发出中国通向中亚,进而抵达地中海沿岸的通道,大量中国丝绸经过此路西传。隋唐盛世,各国商旅相望于道,丝路的商业繁荣与文化融会臻于顶峰。
  然而,这条漫长要道沿路天然情况恶劣,荒原戈壁、风暴沙尘、骄阳干旱,足以让意欲徒步穿行的旅人望而生畏,更遑论需满载货品,远程跋涉。古人在驯养动物的恒久实践中,发现骆驼具备耐干旱饥渴的特性,善于远途负重、穿越戈壁,从而成为丝路商旅中的首选畜力。
  两汉时期,骆驼重要通过朝贡的方式进入中原,当局设立了专门机构举行同一管理和豢养。隋唐年间,骆驼已成为中原地域常见的驮载运输工具之一。三彩骆驼俑即为典范的双峰驼,体形高大健硕,更得当载重,极耐寒耐旱。除官方养殖外,唐代“私牧”骆驼的数量也很可观,表现出其时骆驼豢养、驯养技能的成熟和社会对骆驼需求量之巨大。
  隋唐期间,骆驼渐渐走出丝路商队,常与伴出的牵驼人一同,参加到由马、牵马人、仪卫构成的马驼仪仗队中来。在北朝和隋唐的壁画、墓葬中,可见大量骆驼形象和俑类,与之伴出的骑驼俑和牵驼俑大多为典范胡人外貌。如出土于洛阳北魏元邵墓的朱绘陶双峰骆驼,峰间设鞍,上披长毯,毯上横置货袋,袋前后分置有扁壶等器物;洛阳博物馆藏唐代绿釉载丝骆驼,骆驼峰间满驮丝束,是隋唐时期东西方商业郁勃的真实写照。
  “胡人”与“骆驼载货”的组归并非偶尔,常以胡人牵引或胡人骑乘等情势出现,唐代墨客杜甫因而写下了“胡儿制骆驼”的诗句,这一组合清楚指明白骆驼的泉源及其利用者的身份——来自西域、中亚的贩子和旅者。

  图片由上至下依次为:河南博物院藏三彩骆驼及牵驼俑、洛阳博物馆藏唐代绿釉载丝骆驼、河南博物院表面。

  职员活动背后的文明互鉴
  隋唐时期,中外来往规格空前,寓居于两京(长安、洛阳)的胡人达数十万。他们居住在各个里坊,不但定居于中原,乃至供职于朝廷。从公元6世纪开始,洛阳都会繁荣,成为外邦商旅来华的重要目标地。隋时当局即在洛阳定鼎门外设置四方馆,欢迎四方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臣。唐代连续隋制,将四方馆安排在皇城之外,成为专门处置惩罚涉外公务的外事部分。
  在唐代寓居两京的胡人,最闻名的是“昭武九姓”。这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对粟特人的总称,《新唐书》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唐代统称“九姓胡”或“胡”。粟特人本来居住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地域,是著名天下的贸易民族,活泼于丝绸之路。根据比年来出土的唐代墓志,唐代定居洛阳的安度、安师、安神、安怀、安菩、康元敬等人,都是来自昭武九姓的胡人。别的,东都洛阳还生在世来自中亚、西亚诸国的胡人,如唐景云元年卒于洛阳的阿罗憾父子是波斯国酋长。洛阳还出土有唐代景教经幢、景教墓等,都是其时生存在洛阳信仰景教的波斯人遗迹。
  以粟特人为代表的胡商创建的贸易网络从撒马尔罕延伸至长安、洛阳,形成了“兴生胡”这一特别群体,也被称为“兴胡”。他们从事的商业运动有别于西域诸政权的“朝贡”,重要从西方带来珠宝等珍异,从中原运走丝绸等货品。这些商品每每轻巧、昂贵,民间色彩光显。唐代张籍的《凉州词》中“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一句,写尽丝路旅人的前赴后继和兴胡之旅的迷茫寥寂。
  丝绸之路增强了中原与西域的接洽,以转运商业为特性的往来不但推动了经济发展,也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换与融合。涓涓细流汇成文化洪流,引发和启示天下古文明走向开放包涵。在两京地域的出土文物中,胡人和骆驼俑家常便饭,成为丝路交通中除丝绸、茶叶、瓷器外最常见的形象与最紧张的文化符号之一。
  这件三彩骆驼及牵驼俑承载着大唐的文明影象,它以千年静默之姿,向众人昭示着文明的真谛:正如三彩釉色在窑火中熔融后淬炼出文明瑰宝,天下上的差别文明通过交换互鉴不停发展,在汗青的长河中谱写出人类文明新的华章。以上图片均为河南博物院提供
  (作者为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
                                                                [                         责编:张晓荣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评论 0

热文

所属版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说说你的想法......
0
0
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