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这些遗物,读懂“最可爱的人”

来自版块: 资讯
476
0

“烽烟滚滚唱好汉,四周青山侧耳听”在沈阳抗美援朝义士陵园怀念馆以及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士的家里收藏着如许一些物品它们,曾以各种方式伴随在“最可爱的人”身旁9月12日我国迎回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义士遗 ...

“烽烟滚滚唱好汉,四周青山侧耳听”

在沈阳抗美援朝义士陵园怀念馆

以及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士的家里

收藏着如许一些物品

它们,曾以各种方式

伴随在“最可爱的人”身旁

9月12日

我国迎回第十二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义士遗骸

让昨们从一件件无声的遗物中

感知好汉的气力

沈阳抗美援朝义士陵园怀念馆展出的子弹。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2014年随杨立荣义士遗骸一同归国的遗物。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一枚枚锈迹斑斑的子弹

一顶顶部破坏的头盔

成为兵士们英勇作战的注脚

中国人民志愿军兵士

用枪膛丈量家国与故乡的间隔

用生命誊写炽热滚烫的爱国激情亲切

他们,是英勇无畏的兵士

沈阳抗美援朝义士陵园怀念馆展出的义士遗物。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一支钢笔

或曾写下缅怀亲人的家书

一枚人名章

给了后人为“最可爱的人”寻亲的盼望

赤色的印泥大概还浸润着故乡的土壤

他们,是亿万中华儿女名字中的一个

2014年随冉绪碧义士遗骸一同归国的遗物。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一双胶鞋、一把水壶、半只搪瓷碗

记载着义士冉绪碧在朝鲜战场的生存印记

冉绪碧义士眷属捐赠的其从军前利用过的物品。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一把木制算盘、一盏油灯、一个木制书箱

为昨们勾勒出一名青年书生的丰满画像

沈阳抗美援朝义士陵园怀念馆展出的义士遗物。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一面镜子、一把牙刷、一个肥皂盒

巨大的好汉主义

源于对生存最质朴的热爱

 

91岁的志愿军老兵士曾国兴

曾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带返来一把勺子

这把勺子是他昔日的战友所赠

它曾经是美军飞机机身的一部门

 

1952年秋日

曾国兴和战友在马良山地域到场防御作战

一天清早

美军数架飞机向我防守阵地发动空袭

中国人民志愿军奋起反击

用机枪向美军飞机扫射已往

颠末猛烈战斗

一架敌机倒栽着摔落到对面的山上

飞机残骸摔得四分五裂

几天后

从前在产业过铁匠的战友

用美军飞机残骸

给每位战友做了一把又大又实用的饭勺

拍摄于2024年7月的照片表现志愿军老兵士曾国兴手持战友赠予的勺子。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抗美援朝战役竣事后

有的饭勺随好汉魂归故里

有的饭勺被兵士代代相传

这些曾沾染着义士体温的物品

比任何语言都能证实

他们,是热爱生存的青年

这些物品

让“最可爱的人”变得鲜活

给了昨们重新熟悉他们的时机

 

一件件文物静列无声

背后一段段好汉故事

成为永不熄灭的精力火把

当年那些“最可爱的人”

用生命和鲜血锻造的抗美援朝精力

超过时空,长期弥新

被后人传承和铭刻

 

走进沈阳抗美援朝义士陵园

见到这些贵重的物品

听志愿军老兵士报告战场上的故事

就能明确他们为什么是“最可爱的人”

向好汉致敬!

向巨大的抗美援朝精力致敬!

 

记者:于也童、高爽、刘艺淳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看帖是喜欢,评论才是真爱:

全部回复(0)

2025-9-12 17:34

热文

  • 3 天
  • 7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