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纸寿千年”,在数字技能并不发达的期间,那些贵重的古籍文献是怎样得到生存的呢?6月30日,由国家图书馆主理、天下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央承办的“方寸真微集万象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奇迹 ...
俗话说“纸寿千年”,在数字技能并不发达的期间,那些贵重的古籍文献是怎样得到生存的呢?6月30日,由国家图书馆主理、天下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央承办的“方寸真微集万象 寿越千年存古今——中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奇迹四十年”展览在国家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文献实物、技能装备、汗青档案、影像资料和沉醉式互动体验等多种情势为昨们发表了答案。 文献救济掩护网络 1982 年,闻名学者任继愈老师在山东曲阜孔府眼见贵重文献因生存条件恶劣而濒临损毁,心急如焚。他上书中心,力主接纳缩微技能救济古籍,这一发起得到了国家高度器重。1985年,原文化部图书馆奇迹管理局组建建立天下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央,拉开天下公共图书馆使用缩微技能救济贵重文献资源的序幕。 四十年来,天下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央团结了天下25家成员馆、19家资料馆,构建了覆盖天下的文献救济掩护网络。停止现在,天下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央及成员单元累计拍摄古籍善本、民国文献、少数民族贵重文献等各类文献近20万种,8000余万拍,此中包罗“敦煌遗书”、《永乐大典》等多部国宝级文籍,保卫了一大批极为贵重的中华文脉,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保卫答卷。 《新青年》缩微胶片内容展示 中国经济网成琪/摄 缩微技能是将各类纸本文献和数字资源拍摄成缩微胶片所利用的技能本领,传统缩微拍摄流程涵盖文献提取、文献整理、文献拍摄、胶片冲洗等关键环节。展览特殊设置了“胶片阅览区”,观众可通过缩微装备直观感受缩微胶片的真实细节,切身体验这项被誉为“人类文明火种库”的精微武艺。 生存的缩微胶片 中国经济网成琪/摄 据相识,缩微技能具有诸多明显上风。起首,缩微文献因其具有真实记载原件特性且不可窜改的特性,而成为唯一经我国法律承认与原件具有划一法律效力的文献复成品,正是由于缩微文献的这一属性,在对文献真实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范畴(如档案管理、法律文书、银行单子和医疗记载等),缩微技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次,缩微技能是一项可实现文献高密度存储的技能,可以或许将大量的文献资料存储于很小的空间内。一卷缩微胶片可以容纳数百页乃至上千页的文献内容。这对于具有海量文献资源必要生存的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再则,缩微文献在举行异质转化时,具有很高的复制精度和转化服从,对于影印出书、文献数字化等业务范畴,缩微技能可提供在完全不触动贵重文献原件环境下实现高质量、高服从介质转移和使用的技能办理方案。末了,缩微胶片具有较长的生存寿命。在现有技能条件下生产的缩微胶片,在符合技能尺度的存藏条件下可以拥有五百至一千年以上的生存寿命,其胶片的物理性状和利用性能不会发生明显改变,是一种可用于永世生存的文献异质生存方式。 现在,数转模技能、多维光学存储技能的探索和应用使得缩微技能已经成为数字资源永世生存的抱负技能保障。 技能创新融合 胶片与数字资源是否能双向转换?答案是肯定的。通过“数字缩微”技能可以实现胶片与数字资源的双向转换,让贵重古籍文献内容更广泛、便利地流传,均衡古籍“藏”与“用”的抵牾。 同时通过数转模技能还可以将数字图像存储于缩微胶片得到恒久生存。据悉,缩微中央通过该技能已完成多种紧张数字古籍的数转模处置惩罚,如《二十一史》《十七史》《十三经注疏》《永乐大典》等,实现了原生数字资源的物理介质恒久生存。停止 2024 年底,中央累计完成 740 余万拍古籍善本的数转模工作,成为国内数字文献物理化生存的紧张实践基地。 《中国修建史料编研(1911-1949)》部门内容展示 中国经济网成琪/摄 在展厅,记者看到一套《中国修建史料编研(1911-1949)》,据相识,该书收录了355种近代修建文献,总计8万多页内容,共200册,约请到两院院士、享誉国表里的修建大家吴良镛老师担当学术总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惟敏传授任编委会主任,由清华大学修建学院团结中国多家修建史强校团结编排,构造14位专家对史料举行体系编目,并撰写130篇专项研究权势巨子导读,是一部大规模体系化整理近代修建史料的学术专著,只管订价高达十几万,初次出书的20套汇编被敏捷预定一空,引发学术界和出书界的积极反响。这也是缩微中央的一个紧张结果。到现在为止,缩微中央一共出书了近六百套影印文献汇编。从文献到胶片,再从胶片到专著,通过缩微数字化,让胶片文献“活”了起来。 展览在国家文籍博物馆第六展厅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将连续至2025年7月31日。(中国经济网记者 成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