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时间6月30日上午,马达加斯加阿拉奥特拉—曼古罗区,本地农夫穿着美丽的衣服,载歌载舞庆贺丰收。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马达加斯加本地时间6月30日上午10时许,暖和的阳光穿过云层,洒在马 ...
本地时间6月30日上午,马达加斯加阿拉奥特拉—曼古罗区,本地农夫穿着美丽的衣服,载歌载舞庆贺丰收。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马达加斯加本地时间6月30日上午10时许,暖和的阳光穿过云层,洒在马达加斯加东北部阿拉奥特拉—曼古罗区,广阔的旱季草原散发出金色的光芒,一层层向远处绵延。 2006年,中非互助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答应在非洲创建10个有特色的农业技能树模中央。2007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树模中央项目启动。湖南省农科院牵头在马达加斯加举行杂交水稻技能救济,一批湖南专家相继来到马达加斯加,资助本地莳植杂交水稻,一干就是18年。 阿拉奥特拉—曼古罗区是马达加斯加最紧张的水稻生产区之一,有“马达加斯加粮仓”之称。6月30日,湖南日报《跟着院士去种地》采访组随湖南省农科院专家团队一行来到该区安帕拉法拉武拉市杂交水稻树模地——安博希贾纳赫里村时,耳边传来一阵阵高兴的歌声:“接待你们到来,季候到啦,昨们一起插秧啦!插秧啦!插秧啦……” 透过路边稠密的芭蕉叶望去,金色稻田旁,几百名本地农夫聚在一起,唱歌、舞蹈。弯腰、左手分秧、右手插秧……他们穿着美丽的衣服,用纯熟的舞蹈动作,再现插秧的热闹场景。 每年4月至6月,是马达加斯加水稻劳绩季候,本地农夫会举行谨慎的丰收节庆贺仪式。差别于往年,本年是安博希贾纳赫里村农夫第一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丰收。 丰收节庆贺现场设在安博希贾纳赫里村农户塔希依里家的杂交水稻田边。植株粗壮,稻穗低垂,塔希依里站在半人高的稻田里,微微昂起头,满脸自大,围着他的是多家媒体记者的“长枪短炮”。 对塔希依里而言,丰收,增长的不但是产量,更是农夫的尊严、对将来日子的信心。塔希依里种了20多年本地水稻,从前一家人常常吃不饱饭。在本年极度干旱的环境下,他种的杂交水稻产量到达了8.6吨每公顷,是本地平凡品种的2倍以上。塔希依里购入了一台手扶拖沓机,来岁他预备种5公顷杂交水稻,挣到的钱预备用来买汽车、建新楼房。 丰收的喜信,从这片杂交水稻田传到十里八乡。周边乡村的农夫艳服妆扮,早早聚集在这片盼望的旷野上。马达加斯加总统府粮食主权国务秘书塔西亚纳从300公里外的都城赶来,和各人一起见证杂交水稻丰收的高兴。 仪式现场,没有音响、灯光,也没搭舞台,最抢眼的装备是农机。极新的脚踩脱粒机和手摇式鼓风机,被涂上了喜庆、刺眼的大赤色,这是本地农夫最好的劳绩呆板。 只管条件大略,但丰收的高兴感染了每一个人。男女老小围在一起,笑着、唱着、跳着,高兴的歌声和饱满的谷粒在空中飞扬。 人群中,经心妆扮的吾蒂特非常靓丽。她穿着平常不舍得穿的赤色套装,白色的耳环、项链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看得到的幸福日子一样。她来岁预备种1.5公顷杂交水稻,丰收后,用挣的钱买一台手扶拖沓机、一头牛。 载歌载舞的人群中,不知不觉多了一群黄皮肤的人。从中国湖南到马达加斯加这片稻田,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专家一起上颠簸了50多个小时。看着面前高兴的场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一带一起”团结实行室主任柏连阳笑着笑着,眼眶渐渐湿润。他说,一起走来,杂交水稻推广非常不易。袁隆平院士假如在天上看到这片场景,肯定很欣慰。 让杂交水稻覆盖环球是袁隆平院士的两大空想之一。2007年起,一批批中国农业专家来到这里,颠末十几年积极,将杂交水稻种子撒向马达加斯加全岛每一个紧张的水稻生产区。 当得知面前这群黄皮肤的客人是中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的专家时,吾蒂特和本地农夫自动围上来。只管语言不通、舞步不一,但当黑皮肤的手牵起黄皮肤的手,朴拙的眼光在布满稻香的氛围里相遇时,心与心的间隔早已超过山海、牢牢相依。 一起俯身收割水稻,一起高高扬起稻穗举行脱粒……欢声笑语中,丰收节靠近尾声。邻近分别,吾蒂特、塔希依里等农夫牢牢握住柏连阳的手,他们盼望能买到更多杂交水稻种子,盼望来岁有更大的丰收。 返回马达加斯加都城塔那那利佛的路上,柏连阳召团体队成员在车上开会:探求制种基地、搜集马达加斯加景象数据、检测马达加斯加泥土性子、约请马达加斯加农夫去湖南担当技能培训、加速杂交水稻“一带一起”团结实行室互助项目落地…… 斜阳的余晖铺在马达加斯加广袤的草原上,大地一片金黄。一粒杂交水稻的种子,点燃这片地皮的丰收盼望。(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辜鹏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