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光阴流转,固镇大地镌刻下波涛壮阔的发展诗行。值此固镇县建县六十周年之际,人民网安徽频道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这片热土的沧桑巨变与汹涌新生。六十年风雨兼程,固镇从汗青的深处妥当走来。垓下古战场的厚重文 ...
一甲子光阴流转,固镇大地镌刻下波涛壮阔的发展诗行。值此固镇县建县六十周年之际,人民网安徽频道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这片热土的沧桑巨变与汹涌新生。 六十年风雨兼程,固镇从汗青的深处妥当走来。垓下古战场的厚重文脉,在文旅融合的东风里抖擞新彩;沃野千顷的“皖北粮仓”,以科技为犁在广袤旷野上刻画着当代农业的壮美图景;从青葱校园里琅琅书声到工业园区内呆板轰鸣,固镇将深厚的人文秘闻与求实创新的工业精力熔铸一炉,挺起县域经济崛起的坚固脊梁。 走进新期间,在“财产立县、工业强县、教诲兴县、文旅富县”战略引领下,固镇县正将昨日愿景锻造成本日实际,又将本日奋斗铺展为通向将来的极新序章。 安徽哪个县城最“年轻”? 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蚌埠市固镇县。1965年7月1日,固镇县正式设立,由原宿县、灵璧县、五河县、怀远县的边沿接壤地区析置而成。 安徽那里城址最古老? 答案也在固镇县。距今4500年前后的垓下大汶口文化遗址,弥补了淮河道域无史前城址的空缺,在2009年入选天下十大考古新发现。 俯瞰垓下大汶口文化遗址。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古老与年轻,沉淀与激扬,千百年来,谷阳大地上演着一幕幕好汉瓜代的史诗,展示着一幅幅汗青人文画卷。而在这幅画卷里,垓下大汶口文化遗址,无疑是浓墨重彩的地方。 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此“垓下之战”,金戈铁马的碰撞,开启了汉朝四百多年汗青。 然而,汗青现场简直证履历漫长求索。固镇县文旅体局党构成员邱晨光称,1986年,垓下遗址成为安徽省文保单元,但彼时的遗址被农房、庄稼掩饰,焦点代价仍隐于黄土。 直到2007年,考古工作者以坚持不懈的精力揭开了甜睡千年的古城垣与护城河,大量陶器、青铜箭镞等贵重遗存重见天日。 尤为贵重的是,此次发掘还展现了一座“城下城”。历经3年4次考古发掘,考古职员在汉代增筑的城墙之下,发现了垓下大汶口文化遗址。 固镇县博物馆里展出考古发掘的文物。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它的发现,证明白早在4600年前,固镇境内就有原始先民逐水而居、世代繁衍,不但弥补了安徽无史前城址的空缺,也是淮河道域迄本年代最早的一座史前城址。”邱晨光说。 为了保卫这份文明瑰宝,固镇县倾注尽力。2010年,固镇县旅游局正式建立。紧接着,高尺度的“四有”底子工作全面落实,遗址掩护范围和建立控制地带清楚规定,情况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连续开展,力图汗青风貌与天然生态调和共生。 “‘2A’提升‘3A’,昨们用了十年;而从‘3A’跃升‘4A’,仅用了四年。”邱晨光用这组数字,直观显现了固镇文旅的发展速率。 2018年,固镇县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全县四大主导财产之一,2024年将“文旅富县”建立为县域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2021年,固镇县当局直属奇迹单元——固镇县垓下遗址管理中央正式建立。 固镇县在垓下景区开展群众庆贺丰收联欢运动。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得到富足资金和职员保障后,依托垓下遗址的汗青职位,昨们启动垓下景区建立,全面提拔垓下汗青、文化、民风魅力,打造固镇文化地标和旅游新手刺。”邱晨光说。 现在步入早已建成的公园,仿古城垣巍然耸立,再现古战场雄浑景象;经心计划的声光秀生动演绎楚汉风云,让金戈铁马在游客面前“复活”;特色研学运动引导青少年触摸汗青肌理,感悟“霸王别姬”的悲壮风格。 时至本日,垓下,不再是史书中的名词,而成为可触、可观、可感的文化盛宴,吸引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从被农田民房覆盖,到天下文保单元、安徽省研学旅游树模基地,垓下景区的蜕变,是固镇县文旅发展的缩影。 在谷阳城遗址举行的樱花节。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以垓下为原点,固镇县的文化脉络不停延展与丰盈。谷阳城遗址的连续探掘,印证着这片地皮久长的建城史;许慎文化公园的兴建,向“字圣”的学术光辉致敬;独具特色的“湖沟烧饼”等非遗武艺在传承中抖擞新彩……一条以垓下为龙头,串联起千年文脉与地区风情的文旅发展轴线,已然清楚出现。 “醉美樱花季,相约谷阳城”“坐高铁、来蚌埠、看垓下”……这两年,固镇县一连乐成举行谷阳樱花季、蚌埠市文化旅游美食季、固镇伏羊节、垓下菊花季、农夫丰收节安徽主场运动等节庆运动,花草观赏之旅、美食体验之旅、考古探究之旅等文旅魅力日益彰显。 邱晨光透露,2010年,固镇县欢迎游客130万人次。而到了2024年,固镇欢迎游客已攀升至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6亿元。 当下固镇,目之所及皆是文化,手之所触均是汗青。当垓下的千年烽烟化作新期间文旅发展的军号,古老又年轻的固镇,正以文化为帆,自大驶向更广阔的将来。 (责编:关飞、张磊)
|